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 冷水江:重走抗戰古道 聆聽烽火證言
新冷水江8月11日訊(曹丹 曹富蓉)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。在三尖鎮光明村的莽莽群山中,一條5公里長的茶馬古道靜臥山間。80年前,這里曾爆發了慘烈的粽子嶺戰役。今天,讓我們一同重走這段浸透鮮血的抗戰古道,聆聽深藏在斷壁殘垣中的烽火證言。
三尖鎮光明村原黨總支部書記劉海軍說:“這就是當年的抗戰古道,也是原來古時候通往新化的?條茶?古道,是?條必經之路。當年抗?戰爭的時候,這就是那條戰爭?道,?本軍就是從這?打上去的。”
1945年4月,為奪取芷江機場、威脅重慶,日軍發動“湘西戰役”。其重廣支隊6000余人如毒蛇出洞,自邵陽撲向新化洋溪,意圖跨越雪峰天險。新化,成為拱衛芷江的東北門戶。我軍迅速集結三萬將士,決心將敵軍阻擊于雪峰山以東。
三尖鎮光明村原黨總支部書記劉海軍說:“到4?17?,?本兵正式打到這?了,當時候我?軍隊派出了7名狙擊?,就在這個茶亭的這個地?,阻止?軍往前進。當時7名狙擊?在這?打死了?軍兩匹戰馬和兩名指揮官,據說其中有?名校佐。”
據《新化縣志》記載,七十七師231團將士依托青峰亭險要,在此頑強阻擊日軍。日軍遭遇當頭棒喝,惱羞成怒,調集迫擊炮、重機槍甚至飛機瘋狂轟炸掃射。激戰一晝夜,雙方戰死兩百余人,烈士遺骸被鄉親含淚掩埋在半山亭至氣可亭之間。
三尖鎮光明村原黨總支部書記劉海軍說:“這個亭子叫做氣可亭,也是粽子嶺戰役中的一個亭子,它這里打的很激烈,那個是用大炮打的,還有很多的子彈痕跡,用機槍掃射的。老百姓后來也沒有來修復它,因為他們也要記住這段歷史。”
沿著這條灑滿英烈鮮血的古道向上,就來到了當年戰斗最為慘烈的核心戰場——半山亭。在這里,敵我雙方曾鏖戰整整24小時。
三尖鎮光明村原黨總支部書記劉海軍說:“?本把這個據點?直攻不下,他們?本的???援部隊在下?抓到了?個砍柴的樵夫,讓他帶路,從下??沖??把那?部隊帶上來,把我們的部隊進?了夾擊。這里原來是一個草坪,在那次戰爭中間,就在這里,我們地下的一些武裝組織、民間自衛隊與國民黨的一些戰士,在這里和日本兵展開了一場肉搏,在這里打死很多人。”
盡管力量懸殊,日軍最終憑借增援和火力優勢撕開防線,經此向洋溪方向進犯。然而,我軍在洋溪布下天羅地網,最終將這支兇殘的131聯隊主力全數殲滅。光明村這5公里古道,成為日軍走向覆滅的重要一環。
三尖鎮光明村原黨總支部書記劉海軍說:“你看這幅對聯,‘一座雄關鎮日寇 十里桃花笑春風’,在這場戰爭中間,我們有很多的青壯年,都是后來跟隨部隊去抗日去了,有的至今沒有回來。當然也有一部分人回來了,我爺爺在抗戰勝利后,他就回來了,還有我的叔爺爺,就沒有回來了,不知死在哪里了。”
“一座浴血雄關,十里灼灼桃花”。青峰亭上這副新刻的對聯,正是光明村人民對歷史的深刻銘記。犧牲與新生,苦難與輝煌,在此刻交融。
三尖鎮光明村原黨總支部書記劉海軍說:“我爺爺很銘記這個,我爸爸媽媽都飽受這場戰爭的痛苦,他們把這個故事?直講給我們聽。所以說對于這段歷史,現在還有?些年輕?知道這些歷史,都是?一輩傳下來的。”
從氣可亭的斷壁殘垣,到青峰亭的復修重建,再到漫山遍野的桃林,這條5公里長的抗戰古道,無聲訴說著犧牲的慘烈,也見證著和平的珍貴與復興的生機。它提醒我們:和平,是無數先輩用生命換來的最珍貴禮物。歷史不容遺忘,吾輩更當自強,以史為鑒,開創未來。
責編:周曉明
一審:鐘鼎文
二審:熊敏
三審:羅曦
來源:冷水江市融媒體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