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-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免费视频-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-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-精品视频在线看

新湖南湖南日報新媒體

打開
大湖新記丨共掬“水府”入丹青
新湖南客戶端
2025-08-08 06:53:26
首頁頭條收錄

原載《湖南日報》8月8日3版

湘潭與婁底攜手,打破行政和區域壁壘,推動跨界河湖保護治理——

共掬“水府”入丹青

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白培生 顏石敦 彭婷 

通訊員 胡澤東 歐陽莉 辜晉 

【大湖名片】

水府廟水庫是湘中地區最大的水庫,其大部分水域位于湘潭湘鄉市,大壩位于婁底雙峰縣,享有“天下水府,人間瑤池”的美譽。以水府廟水庫為主體,這里建成了國家水利風景區、國家濕地公園、國家4A級旅游景區。

2017年起,湘潭全面推行“河長制”、開展河湖“清四亂”專項整治,水府廟庫區生態環境顯著改善。湘潭與婁底攜手,打破行政和區域壁壘,齊抓共管推動跨界河湖保護治理。

藍天白云映襯下的水府廟水庫

【大湖紀事】

盛夏清晨,薄霧如紗。水府廟國家濕地公園,白鷺掠過水面,驚起串串漣漪。

晨練的老人沿公園木棧道漫步,手機里飄出悠揚的戲曲聲;攝影愛好者架好三腳架,靜靜等候珍稀動物掠水;孩童抓著小網兜追逐游弋的魚兒,笑聲驚起一灘鷗鷺。

從鎮水古廟到民生大壩——

一座水庫的時代使命

水府廟,其實是一座鎮水古廟。

相傳,漣水流經雙峰縣杏子鋪鎮光景村時,有兩處險灘,被船工稱為“鬼門關”。為鎮水防災,明萬歷年間,當地在兩灘相接處修建一座廟宇,取名水府廟。

20世紀50年代,湘中地區水旱災害頻發。1958年,省政府決定在水府廟附近修建水庫攔蓄漣水;在水庫下游18公里處的洋潭修建引水壩和渠道,為周邊7個區縣的農田“解渴”。

橫臥在漣水之上的水府廟水庫大壩(劉婕 攝)

一年后,水府廟水庫竣工。又過數年,四通八達的渠道悉數建成,這便是韶山灌區。

有了灌溉水源,過去“靠天吃飯”的湘中地區,成了富饒的“大糧倉”。“漣飛七地潤農桑,谷粒盈倉……”前不久,83歲老人彭柏槐作詞《浪淘沙》,紀念這座偉大工程。

8月1日,記者漫步水府廟水庫大壩,看到這里截水成湖、化山為島,令人驚嘆。“這是湘潭、婁底成千上萬的群眾,用石頭一塊塊壘出來的。”湖南省韶山灌區工程管理局灌溉管理科科長李偉軍介紹。

大壩修建者、年過八旬的盧運秀回憶,修建大壩基本靠人力,施工隊伍來自四面八方,“沒有一分錢酬勞,自己帶米、被褥,挑起扁擔、扛著鋤頭就去了”。

她說,工地上人太多,附近的老百姓家里甚至牛欄里都住滿了人。洗澡更是奢望,就著工地池塘里的水擦擦身子,都成了享受。

建設條件雖然苦,大家的精神卻十分飽滿。在盧運秀記憶里,工人24小時輪班,中午只有1小時吃飯時間,號角一吹,就立即放下碗筷,背起扁擔、鋤頭上工地。

1959年,水府廟水庫竣工,次年蓄水。資料記載,施工期間,平均每日勞動力達2.5萬人。

陽光把水府廟水庫一湖碧水染成了金色

如今,這里青山環繞,碧波蕩漾,島嶼星羅,大壩巍然屹立,造福湘潭、婁底近200萬人和近百萬畝農田。

從網箱密布到百鳥歸巢——

一湖碧水的重生之路

“你看,這些精靈是不是特別可愛?”7月30日,攝影愛好者陳俊杰架起相機,頗為自豪地向記者介紹他的作品。僅這一天,他就拍攝了千余張鳥兒的照片。家里5個大容量移動硬盤,究竟存了多少張照片,他自己也不清楚。

61歲的陳俊杰,多年來專注拍攝水府廟國家濕地公園的鳥類,足足拍了120多種,包括20多種國家一級、二級保護動物。

陳俊杰(左)向記者介紹他拍的照片

水鳥擇水而居。一個地方的生態環境好壞,野生動物最有“發言權”。成群結隊的鳥兒現身水府廟國家濕地公園,正是政府花大力氣、下狠功夫保護這顆湘中“生態明珠”的真實寫照。

20世紀80年代,大面積網箱和攔庫養殖在水府廟水庫興起,讓曾經可直接飲用的一湖清水,水質一度惡化至Ⅳ類。

2012年起,一場圍繞水府廟水庫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龐大工程全面鋪開。2017年,4.3萬余口網箱和369個攔庫全面取締,庫岸線500米以內81處禽畜養殖污染源全部關閉,庫區10個采砂場永久停采并復耕復綠,一批沿庫工業污染企業關停搬離……湘潭市河長辦服務中心主任歐陽曉介紹,水府廟水庫是我省首座完成全面清退的水庫,獲評全省首屆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范例。

2018年,湘鄉市啟動專項整治,清退水府廟水庫840多處釣魚平臺,整治非法圍庫填庫234處,恢復灘涂7780畝。

棲息在水府廟國家濕地公園的鳥類(陳俊杰 攝)

水府廟水質漸漸恢復到Ⅲ類,現在已常年穩定在Ⅱ類。“人間瑤池”回來了,也留住了越來越多鳥兒的“芳心”。在陳俊杰的鏡頭里,記者看到了“鳥中大熊貓”黑鸛、“水中活化石”中華秋沙鴨、“凌波仙子”水雉……

如今的水府廟國家濕地公園,147科802種高等植物在此繁衍生息,56種魚類自由游弋,21種哺乳動物穿梭于叢林中,125種鳥類把這里當成家。

文旅融合、農旅融合悄然興起,曾經的漁民轉型后,換種方式“靠水吃水”,綠水青山流金淌銀。

土生土長的湘鄉人萬軍微,當年第一個在水府廟水庫用網箱和攔庫養魚。2017年,她率先把網箱拖上岸,拆掉攔庫土壩,經營起鵝婆山生態農場。她告訴記者,農場里有適合不同時令采摘的16種水果,有露營基地和水上項目,還有釣魚場和跑馬場。年均接待游客近6萬人次,年營業額超800萬元,帶動周邊30多人就業。

游客在鵝婆山生態農場玩得正興

家住雙峰縣杏子鋪鎮的萬光榮,握過斧頭砍樹、攥過炸藥炸魚。退養時,村干部遞過來的黃桃樹苗改變了他的命運:“政府請專家教技術,還有補貼!”他白天學剪枝,夜里用柴火棍練習切口,種出的黃桃甜度超18度。現在,他靠黃桃和農家樂,年收入150萬元。農閑時,萬光榮戴著紅袖章巡林,守護這片綠水青山。

湘鄉游子陳哲回到家鄉,在水府廟國家濕地公園旁盤下酒店,打造“悅福森林康養中心”,試營業期間“一床難求”。

“生態治理不是做減法,而是以科學為筆,在綠水青山間書寫可持續發展的乘法。”湘潭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、湘鄉市委書記趙新文說,保護與發展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題,只要用心愛護這一湖碧水,收獲的就是綠色發展的無限可能。

從各自為政到協同治理——

兩地共譜的生態新篇

近日,湘潭、婁底兩地河長、檢察長到水府廟水庫聯合巡河。快艇在水上穿行,劃出條條浪花。放眼望去,幾只白鷺正在淺灘處悠閑踱步,與岸邊蒼翠的樹木構成一幅和諧的生態畫卷。

水府廟水庫430多公里岸線,蜿蜒于湘鄉市與雙峰縣、婁星區之間。過去,因管理標準不一、執法合力不足,水庫治理一度陷入職責模糊、措施難落實的困境。

湘潭、婁底兩地“河長+檢察長”聯合巡庫(資料圖片)

2021年,湘潭市組織“河長+河長助手+檢察長+河道警長”聯合巡河,發現水府廟水庫上游,雙峰與湘鄉交界處水域岸線,存在違建、圍墾情況,可能導致水質受損。

湘潭市檢察院第一時間對接婁底市以及雙峰縣檢察院。兩地檢察機關啟動跨區域協作,以“一體化辦案”模式開展專項監督,為破解跨界河湖環境治理難題探路。

以此為契機,兩地進一步探索水府廟水庫頑疾治理之道。2022年,湘潭市、婁底市河長辦簽署《聯防聯控聯治協作機制》,明確聯席會議、聯合保潔、聯合巡查執法、治理管理協同四項核心制度,構建起跨區域治理的“四梁八柱”。

兩地法院、公安、水利、環保、林業、司法等部門聯動,推進信息共享、線索移送、聯合排查、專項治理、生態修復跨區域協作,筑牢水府廟水庫生態保護“銅墻鐵壁”。

湘潭、婁底開展打擊非法捕撈(水府廟水庫)聯合執法專項行動(資料圖片)

被稱為“生態衛士”的王韜,既是湘鄉市公安局水府派出所副所長,也是水府廟水庫河道警長。去年,他在巡查時發現,雙峰縣左某、成某駕船在水府廟水庫非法捕撈。王韜仔細排查,用大數據鎖定兩名犯罪嫌疑人住址,聯合湘鄉市毛田派出所、雙峰縣杏子鋪派出所,將二人抓獲。

湘鄉市檢察院對二人提起公訴,啟動民事公益訴訟程序。湘鄉市法院公開審判,左某、成某犯非法捕撈水產品罪,各處罰金5000元,并承擔漁業資源修復費用。庭審后,二人投放魚苗,從生態破壞者變成修復者。

據統計,湘潭、婁底兩地已辦理“守護水府廟”專項行政公益訴訟案50件、民事公益訴訟案4件,督促恢復水府廟水庫水域面積約260畝,索賠生態修復費用3.8萬余元。

60多年前,湘潭、婁底群眾萬眾一心,肩挑手扛,筑起水府廟水庫巍峨大壩。今天,面對跨界河湖治理“硬骨頭”,兩地再次攜手,以湖湘子弟敢打硬仗、善打勝仗的擔當與智慧,打破行政和區域壁壘,續寫新的治水故事。

青山環繞、碧波蕩漾、島嶼星羅的水府廟水庫

【專家點評】

讓“天下水府”青春永駐

劉建平

“湘中明珠”水府廟水庫,以千年文脈為魂,以生態修復為筆,書寫了一部從“斧頭砍樹”到“雙手護綠”的綠色傳奇。

這座曾因過度開發而傷痕累累的水庫,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,通過“河長制”“林長制”制度創新,以雷霆手段斬斷污染源,用“種養結合”的生態智慧重構共生系統,終于讓Ⅱ類水質重現,125種鳥類振翅、56種魚類潛游映照出生態盛景。

從炸魚漁民到護鳥衛士的身份變化,見證著生態共識的覺醒;從污染企業關停到休閑勝地產業升級,彰顯發展理念的升華。春賞紫云英鋪錦,夏觀星河垂野,秋摘柑橘滿枝,冬覽霧凇掛枝。四季更迭中,水府廟水庫將生態紅利轉化為民生福利,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幸福靠山。

湘潭與婁底攜手,以制度之盾守護生態之脈,用文化之魂激活發展之泉。當黑鸛掠過碧波,當白琵鷺啼鳴林間,這座“人間瑤池”正以生命律動詮釋:守護不是停滯,而是讓自然生機與人文活力同頻共振;發展不是掠奪,而是讓生態價值與經濟效益相得益彰。唯有永葆敬畏之心,秉持行穩致遠之策,“天下水府”方能青春永駐,成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璀璨范本。

(作者系湘潭大學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湖南旅游研究基地首席專家)

責編:曾璇

一審:詹娉俏

二審:唐能

三審:趙雨杉

來源:湖南日報

版權作品,未經授權嚴禁轉載。湖湘情懷,黨媒立場,登錄華聲在線官網www.voc.com.cn或“新湖南”客戶端, 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。轉載須注明來源、原標題、著作者名,不得變更核心內容。

評論
打開新湖南APP,查看全部評論